速報

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

外來種

琵琶鼠魚 ── 俗稱「垃圾魚」的琵琶鼠魚,原產於南美洲。水族箱業者引進的理由是牠們可以吃掉水族箱內的碎屑殘渣,省去飼主清洗的麻煩。養在水族箱裡面的琵琶鼠魚,受到飼主照顧,不會成為入侵種,可是棄養在池塘、河流中的琵琶鼠魚就不一樣了,牠們屬於雜食性魚類,底泥、海藻、魚餌、碎屑、魚卵都是食物,再加上繁殖力很強,又具有保護幼魚的習性,因此在自然環境中,反而是「天佑琵琶鼠魚」,原本琵琶鼠魚只是水族箱裡的小配角,卻四處繁殖擴散,釀成保護生態的大麻煩。


吳郭魚 ── 屬於慈鯛科,原產於非洲,全世界共有一百多種。以「吳郭」命名是為了紀念吳振輝及郭啟彰兩位先生自新加坡引進魚苗。吳振輝及郭啟彰在日據時代,被徵調至南洋服役,一九四六年 —— 日本戰敗的第二年,他們在新加坡兵營等待遣返,返回的前一日,兩人悄悄潛入日本養殖場,脫下內衣撈取了數百尾孵化約五天的「帝士魚」魚苗,放入帶來的鳳梨空罐內,連跑帶衝回到營地後,魚苗只剩下一百多尾。郭啟彰入睡前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得之不易的魚苗裝入水桶,並放在營房角落,準備隔日帶回臺灣。結果,晚歸的同鄉李讚生誤以為是髒水倒入水溝,後經夥伴協助蒐尋,好不容易撈到二十尾,第二天上船時,剩下十六尾,從新加坡到基隆的十天航程,再輾轉回到旗津老家時,只有十三尾存活下來,其中雄的魚苗五尾,雌的魚苗八尾。


小花蔓澤蘭 ── 小花蔓澤蘭是一種攀緣蔓藤性的外來植物,在全世界有四百三十多種,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。四百多種蔓澤蘭之中,以小花蔓澤蘭的入侵性最強, IUCN 已將小花蔓澤蘭列入全球一百種最具危害力的外來入侵種。

小花蔓澤蘭進入臺灣的時間及途徑不是很明確,最早的標本採集在一九八六年,地點在屏東縣,短短十餘年的時間,即二 ○○ 二年六月底,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調查,小花蔓澤蘭危害低海拔喬灌木及地被植物的面積為 51,893 公頃,整個範圍已擴散到新竹以南、花東低海拔的山坡地及農地,是目前危害臺灣生態系最嚴重的入侵種。

小花蔓澤蘭的生長速度非常快,在國外有「一分鐘一英里雜草」之稱。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黃士元先生所做的研究報告指出,不同季節小花蔓澤蘭的生長速度不盡相同,平均生長量在春季是 45.7 公分、在夏季是 52.4 公分、在秋季是 47.3 公分、在冬季是 13.0 公分。擴散速度也是非同小可,秋季開花後通常會枯死,並產生大量的種子,所產生的量每平方公尺達十七萬粒,可隨風飄散到很遠的地方,造成四處蔓延的現象。

小花蔓澤蘭不僅生長速度快,更有纏勒覆蓋的本事,一旦入侵,便會使出攀爬的本事,不論是路旁雜草、低海拔樹木、荒廢農耕地、果樹都會遭到它的覆蓋,不少人還留戀它的翠綠,直誇是綠化效果,豈知它的覆蓋經常導致弱勢植物無法正常生長,終致窒息而亡,故有「植物殺手」之稱。

沒有留言: